演讲专家

演讲嘉宾(部分)

魏于全
报告题目: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四川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临床医疗。研究了利用主动免疫抗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疫苗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将异种同源基因与异种免疫排斥及自身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探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可以克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还对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杀伤自身癌细胞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诱导及增强淋巴细胞杀伤自身癌细胞活性进行了研究。此外,发现了阻断HSP70表达,可诱导癌细胞凋亡。

王军志
报告题目:生物制品质量监管
王军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副院长。WHO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主任。先后主持“863”、“重大新药创制”等16项国家级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6篇,其中包括Lancet、Nat Struct Mol Biol等SCI收录论文3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主编《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与质量控制》等3部专著;培养硕士博士36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 先后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和白求恩奖章;现任美国药典会生物制品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药典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总体专家组成员、生物药责任专家组副组长。
冯子健
报告题目:免疫规划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冯子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长期从事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等专业工作。担任卫生部传染病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疾病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卫生检疫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市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华预防医学》和《中国公共卫生》等杂志编委。
蒋宇扬
报告题目:从传统和现代医药中探索药物研发新思路
蒋宇扬,理学博士,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深圳市委会主委,市科协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生物学-化学小分子对蛋白激酶及磷酸酯酶酶活性调节的构效关系研究、对细胞凋亡调控及其胞内信号传导的研究;蛋白激酶及磷酸酯酶的克隆与表达;抗病毒酶联免疫试剂盒的研制;低分子量蛇毒蛋白趋化活性的研究。
郭中平
报告题目:2015新版中国药典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郭中平,研究员,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处。多年从事生物制品生产、研发和质量控制工作,对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具有实际的应用经验和深入的理解。2003年加入国家药典委员会,从事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相关技术工作,参与并组织完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2010年版三部中文版、英文版的编制工作,国家生物制品标准提高相关工作;组织完成了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相关配套丛书的编写以及《中国药典》三部培训工作。承担并参与完成科技重大专项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陈 薇
报告题目:重组埃博拉疫苗研究
陈薇,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多年来一直从事生防研究,领衔承担了多项国家、军队重大研究项目,都出色完成了任务。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 “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林琦
报告题目:艾滋病疫苗的挑战与机遇
张林琦,研究员,教授,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创新型粘膜疫苗研制”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李琦涵
报告题目:EV71感染的病理分析及其疫苗应用的意义
李琦涵,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病毒结合受体诱导细胞早期基因反应研究、病毒结构动力学及重组体研究、重组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rhCTGF)临床前研究、病毒性疫苗的开发研究,研究方向为病毒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病毒疫苗开发及质量控制。 主持开发了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F基因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目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已经顺利完成了I、II、III期临床试验,正在申报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F基因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已经完成I期临床试验研究,正在申请II、III期临床试验。   迄今,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新药研究基金项目、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教育部项目、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新药研究重大专项、省院省科技合作项目、中美CIPRA项目子课题等20余项。迄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含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5部,译著5部,参编3部;获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及科技进步奖8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6项,已获专利授权3项。
朱凤才
报告题目:疫苗临床试验研究
朱凤才,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发表论文279篇,SCI收录43篇,其中《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收录2篇,《柳叶刀》收录3篇。

杨云凯
报告题目:两价OPV国内转换计划及WHO预认证
杨云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病毒类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工作,参与重组酵母乙肝疫苗Merck技术引进工作;主持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β1b临床研究、工艺验证、工艺放大及文号注册申报工作;参与两价OPV预认证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两价OPV疫苗国内、国际临床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β1b及“北京株”水痘减毒活疫苗等多个产品的临床研究。
李玉华
报告题目:出血热病毒及其疫苗
李玉华,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虫媒病毒疫苗室主任。1990年以来,先后参与、主持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麻疹乙脑联合减毒活疫苗、乙脑/登革嵌合疫苗、流感疫苗、肿瘤疫苗等疫苗生产、研发及质量控制。 负责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黄热疫苗、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质量控制及标准研究。

何 飙
报告题目:以副粘病毒为载体的疫苗研发
何飙,教授,美国乔治亚大学。何飙博士长期从事病毒学研究以及疫苗载体创新技术及新型疫苗研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研究重点集中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机制以及病毒病的防治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副粘流感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腮腺炎病毒MuV、甲型流感病毒IAV 以及副粘流感病毒PIV5 等。 何飙博士先后承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科研项目20 余项,获批经费超过1600 万美元。发表SCI 收录论文50 余篇,包括:国际综合性权威杂志PNAS 5 篇、国际微生物学权威杂志PLoS Pathog、国际病毒学权威杂志J Virol 30 余篇;发明专利申请5 项。获荣誉与奖励10 余项。由于何飙博士的突出贡献,被美国乔治亚研究联盟Georgia Research Alliance 聘任为“卓越研究员Distinguished Investigator”和被美国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 聘任为该校的“卓越首席教授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Chair”。

马 霄
报告题目:新型组分百白破疫苗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马霄,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百白破疫苗与毒素室副主任。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化学专业,2004年日本大阪大学WHO Global Training Course about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 of Vaccine,1992年至今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百白破疫苗与毒素室工作,副主任。主要负责以百白破为基础的联合疫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包括质量控制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临床研究和免疫评价,百白破疫苗的免疫学等基础研究工作;负责生物毒素和抗毒素的蛋白质组学等基础研究工作。参与“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疫苗生产菌种全基因组序列及蛋白指纹图谱库的建设和应用、863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共发表国内外论文50余篇。
朱 涛
报告题目:组分百日咳疫苗的创新性研究及质控关键技术
朱涛,教授,国家入选者。1995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1998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2002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05年在芝加哥Integrated Genomics Inc 任职科学家,从事生物信息学和代谢工程的研究。随后加入世界疫苗巨头––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从事疫苗开发。2009年朱涛教授同团队回国创办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的开发,任公司研发副总、首席科学家。
朱教授在世界知名医药企业从事生物医药开发多年,掌握多种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方面的实用技术,在生物医药尤其是疫苗领域有多年的经验,曾参与或主持过近十个疫苗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正在进行流脑结合疫苗、百日咳疫苗、肺炎疫苗等多个疫苗项目的开发。
徐 苗
报告题目:生物制品标准化研究进展
徐苗,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
王海彬
报告题目:PAT技术在抗体生产中的探索与应用
王海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主管生物药业务板块,从事生物制药20余年,在微生物发酵产品和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注册和商业化生产具有丰富经验,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发明专利数项。
俞德超
报告题目:抗免疫节点蛋白的肿瘤治疗:进展与挑战
俞德超,教授,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是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 专项和中组部“”审评专家。 他曾先后任美国Calydon生物制药公司主管新药研发副总裁,美国Cell Genesys生物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中美合资康弘赛金药业有限公司(现赛金中国)共同创始人,总裁,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刘世高
报告题目:生物类似物的研发及生产:由中国走向国际
刘世高,博士,现任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拥有二十年生物技术药物研发、cGMP质量流程及CMC(化学生产控制)规范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多种生物医药产品的全程开发经验,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Orencia 和结肠癌药物Vectibix;曾支持完成多种生物医药产品的全球药政机构申报,包括美国FDA, 美国农业部(USDA), 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 加拿大卫生局(Health Canada)和中国SFDA等,并接受了相应管理机构的批准前审查(PAIs);完成多种不同生物药原料及成品的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拥有三种以上生物大分子知名药物及免疫治疗剂的早期开发经验;曾主管三家通过FDA认证的单抗、融合蛋白及EIA生物药生产机构的质量检控流程;建立cGMP质量控制的生化分析实验室,并推动其成功运作,推动管理机构审查;具有多年在cGMP生物制药机构内原料药和成品药的放行及稳定性测试、原料质量监控及放行和生产环境监控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转化团队,完成合约生产和全球注册并直接领导技术转化分析的亚团队。是国际公认的单抗cGMP产业化生产专家。
李 寅
报告题目:2014-2015全球生物药抗体药领域研发及市场概览

李寅,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汤森路透科学与解决方案顾问。曾就职于辉瑞公司欧洲研发中心,肺部给药部,担任高级科学家;参与多个药物研发过程及报批(包括临床I期/II期/III期)。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就读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代谢组学的应用分析研究。现为汤森路透集团科学与解决方案顾问。负责生命科学领域企业、高校及研究单位信息咨询服务。

沈 琦
报告题目:血液制品质量监管
沈琦,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兼任SFDA药品GMP认证检查员、第九届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输血协会理事和专家库成员、第四届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库成员等职。
主要从事血液制品、重组产品和诊断试剂的质量分析、质量标准和二十余种国家标准品的研制、建立,并多次参加WHO有关凝血因子类国际标准品的协作标定,承担“863”有关重组凝血因子产品质量标准研究等国家课题。承担“艾滋病、乙肝、结核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质量评价技术与标准化研究”。建立的人血白蛋白快速检验方法为该品种快速打假奠定了基础。
张连山
报告题目:PD-1单抗药物研发进展
张连山,研究员,恒瑞医药副总经理。美国化学会和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多肽协会会员。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9篇,申请专利20项。
夏瑜
报告题目:肿瘤免疫治疗与双功能抗体研究进展
夏瑜,博士,中山康方生物总裁,有20余年学术界和生物制药工业界的从业经历,是生物抗体药物发 现,生产工艺开发及规模化生产专家。夏博士曾任职德国拜耳、美国PDL生物制药(现雅培制药),美国Celera Genomics等欧美制药公司,负责或参与了多个新药的 临床前研究,抗体新药的生产工艺开发,工艺放大,技术转化和抗体的GMP生产,以 及FDA临床试验批报。夏博士2008年加入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 并兼任太仓冠科生物分析检测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全面参与了公司决策及运营、 团队及技术平台建设及商务拓展。作为辉瑞-冠科亚洲癌症研究中心冠科负责人,成功 领导了全球第一例最大跨国制药公司抗体新药研发在中国的整体外包合作项目。
朱向阳
报告题目:抗体药物工艺开发需要考虑的因素

朱向阳,博士,华博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向阳是拥有15年生物制药研发和工艺开发方面的专家。在单抗筛选和鉴定,双靶点抗体的工程改造,细胞株的建立,工艺开发, 技术转移, 中试厂房的设计和建设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目前,朱向阳负责华海制药的全球生物制药研发。 加入华海制药之前,曾长期在勃林格殷格翰(BI)的不同领域和地点工作,领导和参与了30多个单抗或双靶点抗体项目的研究,其中包括目前临床二期和三期的项目。 朱向阳在BI期间,还参与了多个生物产品的工艺开发,中试厂房的设计和建设。朱向阳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在世界一流期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和专著。朱向阳是国家千人特聘专家。

饶春明
报告题目:重组药物质量研究
饶春明,研究员,中检院生检所重组药物室主任。兼任国家药典委员,国家新药咨询委员,国家药品GMP认证检查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评审专家,中国微生物学会干扰素与细胞因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技术产品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生物制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研究与控制,参加和承担国家863项目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关于生物技术产品质量研究的课题。部分研究成果作为国家标准编入了《中国药典》;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国务院政府津贴等;发表论文137篇,参编著作9部,获专利授权4项。
裴端卿
报告题目: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转化研究
裴端卿,研究员,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项鹏
报告题目:间充质干细胞治疗GVHD的基础及临床应用
项鹏,博士,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199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干细胞研究。2001-2004年为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系Research Associate,主要从事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动物研究。现任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胚胎干细胞、间质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机理;Cdyl,Cdyl2, Nestin 基因敲除与分析;利用灵长类动物建立人类疾病研究等。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灵长灵重大项目等各类资助2000多万元。
魏志璋
报告题目:低氧培养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潜能研究现状

魏志璋,博士,深圳市合一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干细胞研究与事业部总监,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博士,获颁斐陶斐学会荣誉会员并积极参与国际有关干细胞及肾脏医学研究的学术活动(如ISCT, ISSCR, ASN, CSN),并多次获邀参加学会学术演讲发表。博士毕业后获得加拿大国家级的博士后奖学金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BWH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即开始探讨羊水干细胞的运用潜能,后又在台湾参与第一个获申报核淮之低氧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药物的临床试验和开发研究工作,并成功技转至药物开发公司。目前服务于深圳市合一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干细胞研究及事业发展工作。对干细胞治疗和预防下肢血管阻塞、退化性关节炎和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有其深入的研究与经验,先后在Diabetes, JASN, JBC和Cell Transplantation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十几篇论文。

韩为东
报告题目: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I型糖尿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韩为东,教授,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总后勤部科技新星,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分子免疫学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干细胞与组织再生基础与临床研究,肿瘤治疗抵抗机制与临床研究。创建了解放军总医院首个生物治疗病区,担任首任主任。干细胞研究方面,证实了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多潜能分化特征;应用试验动物识别了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应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新机制并启动临床试验;肿瘤研究方面,系统研究了Macro domain家族蛋白1在肿瘤治疗抵抗中的机制,识别了多个肿瘤抵抗相关非编码基因;建立了多项肿瘤靶向免疫细胞治疗体系,在国内率先在国际临床试验机构注册并开展多项CART治疗的临床试验,并获得企业转化。开展了低剂量地西他滨在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先后承担973课题2项、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北京市生物技术前沿项目1项,获得企业投资3项,4项临床治疗技术企业转让。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编专著3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320余分。
韩忠潮
报告题目:干细胞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
韩忠潮,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 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 法国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 汉氏联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血液学以及干细胞再生医学的研究,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在SCI杂志发表25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7册。共获国内外科技奖26项, 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
袁宝珠
报告题目:《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中的“质量检验”
袁宝珠,研究员,医学及哲学博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细胞资源储藏及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8月-2011年10月,分别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1994-199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995-2000)、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2000-2010)、首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中心(2010-2011)从事或组织过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及转化医学研究,其中涉及大量的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凋亡、信号通路、肿瘤干细胞等相关研究。期间发现和系统分析了DLC-1抑癌基因和一新的‘细胞凋亡正反馈调控信号通路’理论。自2011年10月起,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细胞资源储藏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员、博导)。
梁子才
报告题目:小核酸技术与小核酸制药
梁子才,教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核酸技术研究室主任。
李秉珅
报告题目:溶瘤病毒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李秉珅,教授,北京奥源和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总经理,入选中央“”,并被聘为国家特聘专家,入选北京“海聚工程”,并被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2010年被评定为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
黄文林
报告题目: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黄文林,博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2001年,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项目负责人,纽约高等病毒研究所资深科学家,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客座教授;2001年回到中山大学,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癌症》副主编。从事研究项目“腺病毒感染细胞后期选择性抑制mRNA转送的机制”的研究,对腺病毒感染细胞后mRNA剪接、转送的动态及特异性DNA序列参与调控做了较系统的研究,首次证明腺病毒感染真核细胞后可主动调节真核细胞的功能基因,并且腺病毒早期启动子E2E能有效地同时利用两种RNA聚合酶(PolⅡ、 Ⅲ)进行竞争性高效转录。实验同时证实腺病毒晚期基因启动子三联先导序列(tpl)能有效地从细胞核将腺病毒晚期转录mRNA转运到胞浆优先表达。后期进行抗艾滋病核酸药物的研究。进行了腺病毒载体携带NGF、NT3、HbsAg亚单位、Endostatin、Angiostatin、IFN-α,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小分子化合物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抗癌药物等研发。其中,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抗癌注射液已经获得国家SFDA临床I期试验批文,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吴小兵
报告题目:罕见病基因治疗和精准医学
吴小兵,教授,北京瑞希罕见病基因治疗技术研究所所长。
李永红
报告题目:基因治疗药物的质量控制

李永红,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重组药物室, 主要从事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标准研究与检定工作,其中曾先后参加担国家“十五”至“十二五”期间863高技术项目等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关于生物技术产品质量研究的课题,并在其中的“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担任基因治疗子课题负责人。200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论文36篇,参加编写论著5部。

距离会议开幕还有
会议日期

2015年11月25-27日

征文投稿截止日期

2015年9月30日

网上注册截止日期

2015年11月20日

现场报到日期

2015年11月25日